查看原文
其他

化学怎样学?化学知识点精讲+资料大全

班班通平台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3-02-13

初中化学

高中化学

九上

九下

必修1

必修2

提分精讲

选修



人教版

疑题解


全部电子课本

以上没能一一列出

长按识别扫二维码就能找到您需要的资料:

识别科目码

下载资料码

怎样才能学好化学?

八个小口诀

1、制氧气口诀


二氧化锰氯酸钾;混和均匀把热加。制氧装置有特点;底高口低略倾斜。


2、集气口诀


与水作用用排气法;根据密度定上下。不溶微溶排水法;所得气体纯度大。


3、电解水口诀


正氧体小能助燃;负氢体大能燃烧。


4、化合价口诀


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:氟氯溴碘负一价;正一氢银与钾钠。氧的负二先记清;正二镁钙钡和锌。正三是铝正四硅;下面再把变价归。全部金属是正价;一二铜来二三铁。锰正二四与六七;碳的二四要牢记。非金属负主正不齐;氯的负一正一五七。氮磷负三与正五;不同磷三氮二四。有负二正四六;边记边用就会熟。


5、常见根价口诀


一价铵根硝酸根;氢卤酸根氢氧根。高锰酸根氯酸根;高氯酸根醋酸根。二价硫酸碳酸根;氢硫酸根锰酸根。暂记铵根为正价;负三有个磷酸根。


6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


钾钙钠镁铝、锌铁锡铅氢、铜汞银铂金。钾钙钠镁铝锰锌、铬铁镍、锡铅氢;铜汞银铂金。


7、化合价口诀二


一价氢氯钾钠银;二价氧钙钡镁锌,三铝四硅五氮磷;二三铁二四碳,二四六硫都齐;全铜以二价最常见。


8、盐的溶解性


钾钠铵硝皆可溶、盐酸盐不溶银亚汞;硫酸盐不溶钡和铅、碳磷酸盐多不溶。多数酸溶碱少溶、只有钾钠铵钡溶。

规律总结

一、金属活动性顺序

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: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(H) Cu Hg Ag Pt Au


(按顺序背诵) 钾钙钠镁铝 锌铁锡铅(氢) 铜汞银铂金


1.金属位置越靠前的活动性越强,越易失去电子变为离子,反应速率越快。


2.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,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,跟酸不反应。


3.排在前面的金属,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。排在后面的金属跟排在前面的金属的盐溶液不反应。


4.混合盐溶液与一种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是“先远”“后近”。


注意:*单质铁在置换反应中总是变为+2价的亚铁


二、金属+酸→盐+H2↑中

1.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,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:Al>Mg>Fe>Zn。


2.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,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。


3.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,放出的氢气一样多。



三、干冰不是冰是固态二氧化碳


水银不是银是汞;铅笔不是铅是石墨;


纯碱不是碱是盐(碳酸钠);塑钢不是钢是塑料。


四、物质的检验

1.酸(H+)检验

方法1: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,振荡,如果石蕊试液变红,则证明H+存在。


方法2: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,如果蓝色试纸变红,则证明H+的存在。


方法3: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,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,便可知道溶液的pH,如果pH小于7,则证明H+的存在。


2.碱(OH-)的检验

方法1: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,振荡,如果石蕊试液变蓝,则证明OH-的存在。


方法2: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,如果红色石蕊试纸变蓝,则证明OH-的存在。


方法3:将无色的酚酞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,振荡,如果酚酞试液变红,则证明OH-的存在。


方法4: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,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,便可知道溶液的pH,如果pH大于7,则证明OH-的存在。


3.CO32- 或HCO3-的检验

将少量的盐酸或硝酸倒入盛有少量待测物的试管中,如果有无色气体放出,将此气体通入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,如果石灰水变浑,则证明原待测物中CO32-或HCO3-的存在。


4.铵盐(NH4+)

用浓NaOH溶液(微热)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。


五、金属+盐溶液→新金属+新盐

1.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>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,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重,金属变轻。


2.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<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,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轻,金属变重。


3.在金属+酸→盐+H2↑反应后,溶液质量变重,金属变轻。


六、物质燃烧时的影响因素

1.氧气的浓度不同,生成物也不同。如:碳在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,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。


2.氧气的浓度不同,现象也不同。如: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,在纯氧中是蓝色火焰。


3.氧气的浓度不同,反应程度也不同。如:铁能在纯氧中燃烧,在空气中不燃烧。


4.物质的接触面积不同,燃烧程度也不同。如:煤球的燃烧与蜂窝煤的燃烧。


七、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

1.搅拌或振荡。搅拌或振荡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。


2.升温。温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。


3.溶剂。选用的溶剂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也不同。


八、元素周期表的规律

1.同一周期中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,从左至右核电荷数、质子数、核外电子数依次递增。


2.同一族中的元素核外电子数相同、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,从上至下核电荷数、质子数、电子层数依次递增。


九、原子结构知识中的八种决定关系

1.质子数决定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(核电荷数)


因为原子中质子数=核电荷数。


2.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


3.质子数、中子数决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

因为原子中质子数+中子数=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。


4.电子能量的高低决定电子运动区域距离原子核的远近,因为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低,越远的能量越高。


5.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类别

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<4为金属,>或=4为非金属,=8(第一层为最外层时=2)为稀有气体元素。


6.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

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<4为失电子,>或=4为得电子,=8(第一层为最外层时=2)为稳定。


7.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合价

原子失电子后元素显正价,得电子后元素显负价,化合价数值=得失电子数


8.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离子所带的电荷数

原子失电子后为阳离子,得电子后为阴离子,电荷数=得失电子数。


十、初中化学实验中的“先”与“后”

1.使用托盘天平时,首先要调节平衡。调节平衡时,先把游码移到零刻度,然后转动平衡螺母到达平衡。


2.加热使用试管或烧瓶给药品加热时,先预热,然后集中加热。


3.制取气体  制取气体时,必须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,然后装药品。


4.固体和液体的混合  固体液体相互混合或反应时,要先加入固体,然后加入液体。


5.试验可燃性气体  在试验氢气等的可燃性时,要先检验氢气等气体的纯度,然后试验其可燃性等性质。


6.氧化还原反应  用还原性的气体(如H2、CO)还原氧化铜等固体物质时,一般需要加热。实验时,要先通一会儿气体,然后再加热。实验完毕,继续通氢气,先移去酒精灯直到试管冷却,然后再移去导气管。


7.稀释浓硫酸  稀释浓硫酸时,先往烧杯里加入蒸馏水,然后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浓硫酸,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,冷却后装瓶。


8.分离混合物  用重结晶的方法分离食盐和硝酸钾的混合物,当食盐占相当多量时,可以先加热蒸发饱和溶液,析出食盐晶体,过滤,然后再冷却母液析出硝酸钾晶体;当硝酸钾占相当多量时,可以先冷却热饱和溶液,析出硝酸钾晶体,过滤,然后再蒸发母液,析出食盐晶体。


9.中和滴定  在做中和滴定的实验时,待测溶液一般选用碱溶液,应先向待测溶液中加入酚酞试剂,使之显红色,然后逐滴加入酸溶液,搅拌,直至红色恰好退去。


10.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  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时,应把混合气体先通过盛有浓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,然后接着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。


11.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  在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时,应把混合气体先通过盛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,然后再通过盛有石灰水的洗气瓶。


12.金属和盐溶液的置换反应  混合溶液与一种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是“先远”“后近”;金属混合物与一种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也是“先远”“后近”。


十一、反应中的一些规律

1.跟盐酸反应产生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一定是CO32-(也可能为HCO3- 离子,但一般不予以考虑)

 凡碳酸盐与酸都能反应产生CO2气体


2.跟碱反应能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(NH3)的,一定为NH4+(即为铵盐)。


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只有NH3

(NH3+H2O=NH3·H2O)


3.可溶性的碳酸盐加热不能分解,只有不溶性碳酸盐受热才能分解。CaCO3=CaO+CO2↑

酸式碳酸盐也不稳定,受热易分解:2NaHCO3=Na2CO3+H2O+CO2↑


十二、实验中的规律

1.凡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都选用高锰酸钾制O2装置(固固加热型);


2.凡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制气体的都选用双氧水制O2装置(固液不加热型)。


3.凡是给试管固体加热,都要先预热,试管口都应略向下倾斜。


4.凡是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(不与水反应)的,都可用排水法收集。


5.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,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。


6.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,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。


7.凡是制气体实验时,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,导管应露出橡皮塞1-2ml,铁夹应夹在距管口1/3处。


8.凡是用长颈漏斗制气体实验时,长颈漏斗的末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下。


9.凡是点燃可燃性气体时,一定先要检验它的纯度。


10.凡是使用有毒气体做实验时,最后一定要处理尾气。


11.凡是使用还原性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时,一定是“一通、二点、三灭、四停”。


什么是化学?

我想在此从一个例子来讲什么是化学:


现在给你一瓶矿泉水,这一瓶水摆在你面前时,你会联想到学过的哪些知识?或者哪些相关信息能表述出来?


很多同学会回答:


无色透明的液体、密度是1×103 kg/m3、可以喝、洗衣服、兑糖水,等等。


那么你们知道老师我今天看到这瓶水时看到了什么呢?


我看到了一个个水分子在瓶子里活蹦乱跳。而且我还要告诉大家水分子是什么样的?水分子的形状像一个篮球长了两只耳朵,这两只耳朵就是两个乒乓球,但是水分子的大小比我们所比喻的小很多,小到我们肉眼无法观察到。也就是说学了化学后,通过化学的眼光可以看到这些水分子在瓶里活蹦乱跳。


归根到底,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、结构、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去认识事物的科学。


什么是组成?比如矿泉水,是混合物,里面含有很多矿物元素;


什么是结构?一个篮球长了两只耳朵,这两只耳朵就是两个乒乓球;


什么是性质?水可以融解,可以洗衣服,在一定温度下可以沸腾;


什么是变化?水在通电的情况下,可以生成氢气和氧气。这些都是化学研究的范围。


化学跟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?


化学与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?我总结了30个中考化学必须掌握的生活常识,这是中考必考的内容,如果家里有初三孩子,建议把30个问题打印出来,贴在学习墙上,经常看看,到中考时每个问题都能解决。


食盐:常常做菜,没有食盐或者食盐中缺碘,导致了“大脖子病”等等,食盐化学名称叫氯化钠;


洗衣粉、肥皂、洗涤剂、84消毒液、漂白粉都是家用去污消毒的好产品,这些物质主要成分必须了解;


啤酒、白酒是人们喜欢的饮料,其主要成分是乙醇;


食醋:主要成分是乙酸。蚁酸是甲酸,在蚂蚁身体里发现的,甲酸有毒;


小苏打(面碱):蒸馒头用的发泡剂,小苏打叫碳酸氢钠,苏打叫碳酸钠;


氧气:空气中供给人呼吸,医院一般急救用氧气哪儿来的,普通吸氧又是怎么制得的,氧气之父叫普利斯特里,过氧化钠和水反应产生氧气;


煤气中毒到底是什么气体,怎么中毒的?一氧化碳进入人体血液,与血红蛋白结合,血红蛋白是运输氧气的,一氧化碳进去后占据了血红蛋白运输氧气的位置,使血红蛋白失去了载氧的功能,从而出现一氧化碳中毒;


生理盐水是什么?比例是多少?为什么是这么多?是氯化钠溶液,比例是0.9%,人体里氯化钠含量不能过高和过低;


天然气(甲烷)、液化石油气(丁烷等)、煤都是家用常见的燃料,他们有什么区别;


大气污染到底是哪些成份造成的:二氧化硫、氮的氧化物、一氧化碳、可吸入颗粒物;


什么是酸雨,有哪些危害,正常雨水也是弱酸性的;


什么是钢,什么是铁,如何炼出钢铁,铁为什么生锈,铁锈是什么,如何防止生锈,如何除锈;


水垢(水碱)成份是什么,家庭中如何除去它?水垢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的混合物,食醋可以除去,但生活中的食醋浓度较低,白醋效果好些;


水为什么有硬度,什么是硬水和软水,如何区别硬水和软水,如何软化硬水(因为水里有很多矿物质,钙、镁离子浓度不同,硬水喝着有噎着的感觉);


常见灭火器都有哪几种,他们灭火的原理以及分别得用途(中考必考点);


可乐、雪碧中那些气泡是什么,为什么喝碳酸饮料可以解渴降暑(把二氧化碳降温、分解、加压打入到饮料中);


日常用的塑料袋(聚乙烯)与大棚用的塑料薄膜(聚氯乙烯)有什么区别(聚乙烯没有毒,聚氯乙烯有毒);


被蜜蜂叮咬之后,用什么可以止痒、防止发肿(简单来讲可以抹一点弱碱性的液体);


缺少各种元素会得什么样的病症,例如:缺钙、缺铁、缺维生素、缺氟等等(缺钙出现骨质疏松,缺铁会贫血,缺维生素会身上红肿、口腔溃疡,缺氟牙会出现问题等)。这些在教材第12章“化学与生活”中都体现了,是必须掌握的。



我们到底要怎样学化学?



初中化学的学习方法:观、动、记、思、练。

1

即观察,观察一般应遵循“反应前──反应中——反应后”的顺序进行,反应前观察反应物的颜色、状态、气味产生的各种现象;反应中观察反应条件及反应过程中的各种现象;反应后观察生成物的颜色、状态、气味。


最后针对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、判断、综合、概括,得出科学结论,观察后要用最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,达到理解、掌握知识的目的。


2

“动”即积极动手实验。


俗话说:“百闻不如一见,百看不如一验”,亲自动手实验不仅能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,而且能加深我们对知识的认识、理解和巩固,成倍提高学习效率。


例如,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,动手实验比只凭看老师做和自己硬记要掌握得快且牢得多。


做实验前一定要了解,最后认真分析,分析实验结果和结论。


3


化学在同学们脑中;“记’即记忆。与数学、物理相比较,“记忆”对化学显得尤为重要,它是学化学的最基本方法,离开了“记忆”谈其他就成为一句空话。这是因为:


(1)化学本身有着独特“语言系统”──化学用语。如:元素符号、化学式、化学方程式等,对这些化学用语的熟练掌握是化学入门的首要任务,而其中大多数必须记忆;


(2)一些物质的性质、制取、用途等也必须记忆才能掌握它们的规律。


4

化学在同学们的思辨中;“思”指勤于动脑。即多分析、思考。


要善于从个别想到一般,从现象想到本质、从特殊想到规律,上课要动口、动手,主要是动脑,想“为什么”想“怎么办”?


多想、深想、独立想,就是会想。只有会想,才能想会了。初三从感性的认识走向了理性思维,初二初三正是这样的转变时期,理性思维能力不够,我们应该在这时,还没到来的初三时,反思自己,我们应该成熟了,学习是终生的,带有思考和分析怎么学习?每天都问自己27个为什么,很多东西都会有新的智慧,从无知的状态走出来,变成一个有知的人。


5


“练”即保证做一定的课内练习和课外练习题。


它是应用所学知识的一种书面形式,只有通过应用才能更好地巩固知识、掌握知识,并能检验出自己学习中的某些不足,使自己取得更好成绩。


不要拿题海战术给自己找借口,练习是必须的一定的题量是必须的量的积累,才有质的飞越,如果不练习,那么化学绝对学不好。


图文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,如有不妥,告知即删

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